331信義報(2025年6月) 主題:婦女事工分享
主題分享: 愛主愛人的天國娘子軍(林靜茹牧師) 信愛堂婦女事工「創藝夢工場」:尋夢成長的旅程(司徒偉恆弟兄) 差傳呼聲:「從探索鞍山到以信移山」退修日營(海外宣教部) 好書速遞:禱告也可成為美好的時光(張雅雯姊妹) 看見需要:為著社會需要 展開一趟社會創新之旅(社會服務部)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:婦女參與耶穌的事工(楊有志監督)
主題分享: 愛主愛人的天國娘子軍(林靜茹牧師) 信愛堂婦女事工「創藝夢工場」:尋夢成長的旅程(司徒偉恆弟兄) 差傳呼聲:「從探索鞍山到以信移山」退修日營(海外宣教部) 好書速遞:禱告也可成為美好的時光(張雅雯姊妹) 看見需要:為著社會需要 展開一趟社會創新之旅(社會服務部)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:婦女參與耶穌的事工(楊有志監督)
2025我看見的未來_高小暑假營會_會函 2025我看見的未來_高小學生營會_報名表 2025我看見的未來_高小暑假營會_海報
2025 暑期中學生營會_會函及報名表 2025暑期中學生營會_海報
自從讀過顧美芬《照顧父母59分》一書,得到寶貴的提醒:照顧父母是需要預早編入人生計劃裏,尤其是如何陪伴步入晚年的父母,更是巨大挑戰,必須準備充足才有力量前行。 香港人口老化,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二千年代初,照顧者的需求愈來愈受到關注。近年,香港政府加強政策支持,推出一些福利和支援措施,透過探訪以識別需要幫助的照顧者。本會的社會服務部也積極提供各種服務,例如:設立照顧者中心和培訓學院,讓他們知道這條路並非孤單的旅程。 我也經歷過一段深刻的照顧歷程,當時正處於疫情初期,我的母親在一次意外中摔倒,身體狀況急劇轉差。面對這突然的變化,我驚慌失措,但得到家人和教會的配合和協助,卻逐漸領悟到互相扶持的重要;他們每一次的陪伴都讓我感受到愛的力量,亦教我去了解更多照顧者的需求,並希望能幫助他們渡過困境。 其實,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照顧者,無論是全職、兼職還是部分時間的角色。因此,我們要及早了解長者的需求。隨著父母逐漸年長,他們的身體狀況不如往昔,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警號: *由於腿部不適,行走變得緩慢。 *因擔心找不到廁所,開始不願出門。 *因為平衡感下降,經常跌倒。 要幫助父母輩繼續前行,最好的方法便是牽著他們的手。起初,這可能讓我們感到不習慣,但只要逐步嘗試,我們就能學會如何輕輕牽著他們的手。這不但是支持,更是自然的互動。試想在我們年幼時,父母牽著我們的手,給予我們勇氣;如今,我們交換角色,牽著他們的手,讓他們感到安全與安心,繼續勇於探索這個世界。 在這些陪伴的過程中,理解和支持至關重要。或許是一杯咖啡或清茶,或許是一句溫暖的問候,都能為彼此的生活帶來幸福。希望我們都渴望與父母共同前行,一同面對他們因年齡增長所帶來的挑戰,願意付出支持與關懷。透過這段關係,我們定能學會珍惜與愛護,這正是「前行力量」的真諦。
主題分享: 回望恩典十五載 主領恩頤居前行(萬靄怡院長) 靈暉堂與長者在成長路上「伴跑‧同行」的故事(陳翠儀牧師) 看見需要:「觸動心弦」— 分享多年經驗促進音樂治療發展(社會服務部;相片由「美樂心絃」音樂治療計劃團隊提供) 校園快訊:馬鞍山信義學校福音事工點滴(稿件及相片提供:馬鞍山信義學校) 差傳呼聲:50+ Movement 之宣教不言退(海外宣教部)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:前行的力量(梁美英副監督)
2025婚姻講座_苦盡甘來遇到你_會函 2025婚姻講座_苦盡甘來遇到你_海報
主題分享: 「新田部屋」聯合福音事工 同心合意 興旺福音(陳惠賢牧師) 合一的事奉(梁成環教師) 把握福音契機(黃志東牧師) 憑信•跨界別合作(林逸勉弟兄) 信義學堂:活用五色珠(林一君牧師) 好書速遞:跟耶穌學佈道(司徒偉恆弟兄) 看見需要:衝出香港 推動殘障人士自主(社會服務部;相片由葵涌地區支援中心提供) 差傳呼聲:信義一家 喜樂在香港(劉樹棠牧師;2 月份差傳月禱會籌備小組)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:要心意更新而變化(楊有志監督)
七十年代羅文主唱的流行歌曲《家變》,其中一句歌詞是「不必怨世事變,變幻才是永恆」,道出世人在不同的年代要面對不斷變化的世情。作為信徒,我們要如何面對呢?使徒保羅教導信徒在世上事奉上帝,也要懂得面對世界的改變,就是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」,而是「要心意更新而變化」。 所以,弟兄們,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,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,是聖潔的,是上帝所喜悅的,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。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(羅十二1-2) 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⋯⋯」這裏所指的「世界」,原文的意思是「世代」(英文聖經譯為Age),是指這個被撒但侵蝕的時代。「效法」這個詞,希臘原文字面的意思是「塑造」(Mold),是指用模具造物的過程:將材料液化後倒入模具中,待其冷卻和凝固,所形成的形狀即為模具的樣子。保羅提醒我們不要模仿這個世代,就是不要將自己置於這個世代的模式中,順應其中的標準。保羅不單單提醒信徒持守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」這種消極的態度,還指出需要積極地「心意更新而變化」。 「心意」一詞希臘原文的意思是思想、觀念和理解力。英文聖經譯為“Mind”。 「變化」一詞希臘原文按字母直接翻譯為“Metamorphosis”(即生物學上的用詞「變態」),意思就是形態或結構上的改變。比如毛蟲變成蝴蝶或蝌蚪變成青蛙。英文聖經不譯為“Change”(變化),而是“Transform”(變成)。保羅所解說的變化不單是外在,更重要是人內在的價值觀、人生觀及世界觀本質上的改變。變化是要經歷更新的過程,而信徒不能單靠自己的知識、經驗和力量來更新自己內在的生命。必須藉著上帝的話語(來二1)、聖洗和聖靈的重生(多三5),才能改變被撒但侵蝕的價值觀、人生觀和世界觀,以至我們的思想及心志更能合乎上帝的心意。 保羅由攻擊基督信仰變成忠誠的基督使徒,他是這樣分享他心意更新而變化的信仰歷程:「只是我先前以為對我是有益的,我現在因基督的緣故而當作是有損的。不但如此,我已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贏得基督。」(腓三7-8) 我們作為重生的信徒,應當每時每刻隨從聖靈的引導,努力研讀上帝的話語,我們的心意就會不斷更新而變化,更能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,這樣自然就不會效法這個世界,跟從世俗的方向而行!
2025《信。異。行》跨文化交流服侍團_會函及報名表 2025《信。異。行》跨文化交流服侍團_海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