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號奇妙的旅程梁美英副監督
本會每年九月舉行按立典禮。今年有三位教師被按立成為牧師,能夠見證他們的成長,以及下定決心委身事主,真令人振奮。感謝上主!
當想到要成為牧師,心中難免有許多問號,這讓我想起《牧師?》一書。作者特意在書名後加上大大的問號,正如他所言:「我們當牧師的也需要問問自己,我們到底為甚麼存在。1」這是一個重要的提醒。
牧師肩負著信仰的重擔,既要引導會眾走向真理,又要面對自身的懷疑和不安。在追隨基督的道路上,牧師的每一個決定不單影響自己,也會影響無數信徒。在這充滿挑戰的角色中,牧師需要時刻提醒自己:信仰的成長不在於完美,而在於真誠。每次講道和關懷,都是牧者與會眾心靈的觸碰。然而,隨著責任的增加,牧師也可能感到孤單。這種孤獨感並非人與人之間的隔離,相反,正因牧師身處群眾中,因著顧及對他們的影響,常常需要隱藏自己的脆弱。因此,牧師更需要尋找靈性指引,透過祈禱或與其他牧者和信徒交流,重新檢視自己的信仰基礎,穩固根基,才能持續前行。
近幾年,教會強調「堂、社、校」福音工作的重要性,牧養模式也強調進入社區,使教會在社會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。牧師不但成為社區的橋樑,還促進不同信仰和文化的對話。這種角色轉變使牧師不再只關心堂會內的牧養,而是積極關注和關懷社會需要。牧師的使命在於愛與服事的實踐,進到生活的每一角落,從關懷孤獨的老人到扶助弱勢群體,牧師的行動能啟發會眾,讓他們也參與傳愛行動。這樣的互動不只增強教會的凝聚力,還能讓信仰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。由此可見,牧師肩負的責任是多麼重大。
每一位牧師都會承認,成為牧師的旅程並非平坦,但卻是奇妙的。每一次的掙扎和痛苦,讓人對信仰有更深層的體會,促使人更抓緊上帝,堅守使命,靠主前行。
在這次按立典禮上,三位新任牧師站在台上,他們那充滿期待和堅定的眼神正告訴我們:他們的個人信仰成長旅程已踏上新一頁,也是整個教會福音牧養工作的新篇章。期待看見更多蒙召者憑信回應,一起踏上這奇妙的旅程。
1 愛若. 霍維寧著,《牧師?》,黃占竹譯( 香港:道聲出版社,2019),頁vi。